您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具备积极的劳动精神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培育积极劳动精神    
       
                         其他    
      
 
您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否会增加备课负担?
 
您认为教材中的劳动资源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课文的语句中    
       
                         课文的插图中    
       
                         课后习题中    
       
                         习作主题中    
       
                         其他    
      
 
您是否能区分教材中的显形劳动资源和隐形劳动资源吗?
 
您会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纳入每课的学习目标中吗?
         
                         每课都会纳入    
       
                         只在有劳动资源的课文中纳入    
       
                         不会纳入    
      
 
您会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渗透劳动教育?
         
                         讲授法    
       
                         提问法    
       
                         榜样示范法    
       
                         情境教学法    
       
                         小组合作法    
       
                         实践体验法    
       
                         其他    
      
 
您在语文课中渗透劳动教育一般会花费多长时间?
         
                         选取一节40分钟的空课带领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结合课程内容进行5-8分钟讲解,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花费1-2分钟随课文语句一带而过    
       
                         从不花费时间渗透劳动教育    
      
 
你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挖掘教材中的劳动资源进行讲解    
       
                         借助课文劳动场景进行劳动实践    
       
                         布置有关劳动主题的习作任务    
       
                         推荐有关劳动的课外读物    
       
                         介绍劳动榜样的先进事迹    
       
                         其他    
      
 
您会将语文教材中所描绘的劳动场景作为劳动课的主题带领学生进行实际体验吗?
 
您认为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效果如何?
         
                         效果良好,须长期坚持    
       
                         效果一般,应适当改进    
       
                         效果不明显,必须改革    
       
                         没有效果,可有可无    
      
 
您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改进?
         
                         学校硬性要求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渗透观念    
       
                         为语文教师提供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案例    
       
                         开展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培训或研讨    
       
                         家校社三方共同努力    
       
                         改善评价机制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