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第一次作战训练安全暨业务理论考试

理论打基础、训练强本领;安全无小事、关乎你我他。

Q1:姓名

填空1

Q2:单位

填空1

Q3:A类火灾指的是( )。

金属火灾
气体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Q4:B类火灾指的是( )。

金属火灾
气体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Q5:C类火灾指的是( )。

金属火灾
气体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Q6:D类火灾指的是( )。

金属火灾
气体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Q7:E类火灾指的是( )。

金属火灾
气体火灾
带电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Q8:F类火灾指的是( )。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金属火灾
气体火灾
带电火灾

Q9:火灾产生的高温可使周围物质燃烧或发生变形,会引起混凝土强度下降,( )摄氏度以上时,混凝土强度降低较明显。

100℃
200℃
300℃
400℃

Q10:火灾产生的高温可使周围物质燃烧或发生变形,会引起混凝土强度下降,当温度达到( )摄氏度时,混凝土强度完全丧失,结构酥裂破坏。

600℃
700℃
800℃
1000℃

Q11:火灾产生的高温可使周围物质燃烧或发生变形,会引起钢结构强度下降,当温度达到( )摄氏度时,钢结构强度下降一半。

500℃
600℃
700℃
800℃

Q12:火灾产生的高温可使周围物质燃烧或发生变形,会引起钢结构强度下降,当温度达到( )摄氏度时,钢结构会因强度缺失而扭曲坍塌。

600℃
700℃
800℃
1000℃

Q13:应急逃生自救安全绳是用于自救和他救的绳索,长度一般不应小于( )m,可作为导向绳使用,也可制作绳结或与消防安全腰带、消防安全吊带配合使用。

5
10
7
15

Q14:消防用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线成像原理,通过( )实现成像的设备。

环境温差
环境红外线强度
环境色差
环境可视度

Q15:实战中救生照明线可以采取( )方式延长工作长度。

串联
接力连接
取直线避免弯曲
在主要阵地铺设,放弃次要阵地

Q16: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优先使用( )出水灭火。

室内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消防车

Q17:仓库火灾的分水阵地应设置于距外墙不小于( )处,方便阵地转移和大型车辆疏散转运物资。

15m
10m
5m
20m

Q18:扑救行动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切忌盲目行动或使用不当灭火药剂,了解掌握基本设备处置工艺流程,合理运用紧急停车、( )等战术手段组织扑救。

倒罐转移
冷却控火
堵截蔓延
放空排险

Q19:仓库火灾可选择( )作为内攻的起点。同时,利用消防梯、举高消防车或建筑室外楼梯及工作梯等登高开辟供水线路,建立进攻起点。

进货口
出货口
建筑主要出入口
窗口

Q20:火势迅猛、堵截力量不足时,采用( )等方式建立阻火隔离带。

拆除
破拆
近战
遥控水炮

Q21:搜救小组在进入浓烟、高温、有毒区域搜救人员之前,要( )。

佩戴空气呼吸器
设置紧急救助小组
做好出入登记
掌握进出人员相关情况

Q22:高空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绳索架设在建(构)筑物转角处应使用( )加以保护,受力点连接处及紧绷绳的弯角处严禁站人。

其他形式的护垫(具)
扁带
墙角保护器
绳套

Q23:利用举高消防车疏散人员时,应( )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拉梯等无自身固定的器材救人。

稳定被困人员情绪
有序疏散
梯臂支撑依靠牢固
避开着火和火势蔓延区域

Q24:深井救人时,为确保安全,应当做好( )。

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使用移动供气源
控制井口附近人员,防止人员坠落或过度集中造成坍陷
要利用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对井下环境进行不间断检测
应对井口、井壁实施加固,防止发生坍陷

Q25:在高层、地下建筑等复杂场所作业时,为确保人员快速有序撤离,应( )设置人员接应点。

分距离
分层
分区
分危险程度

Q26:消防人员在处置相对密闭空间的火灾时,应注意观察烟气压力,测定建筑构件温度,并运用( )等战术战法,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侧站位
缓开门
射流冷却
慢进入

Q27:辖区情况熟悉的基本内容包含交通道路、消防水源情况;( );主要灾害事故的类型、安全风险和处置对策、基本程序、安全防范措施。

重点单位的数量、分类和分布情况
重点单位建筑结构和使用情况
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情况
重点单位内部消防设施和消防组织情况

Q28: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Q29:火场烟气会造成消防人员灼伤、中毒、窒息(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人在充满烟气环境中停留1~2min就可能昏倒,停留4~5min就可能死亡)。

Q30:轰燃发生后,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火风压的作用下,会从房间的门窗、孔洞等处大量涌出,沿走廊、吊顶迅速向水平方向蔓延扩散。同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火势会通过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等向上蔓延。

Q31:通过观察火焰颜色,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性质。根据火焰与烟雾的状态,可以判断火灾发展的阶段。消防人员在灭火过程中要及时观察火焰,通过火焰的特性判别燃烧物质及火势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展开作战行动。

Q32:热辐射是指热辐射指物体因自身温度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能量的现象。热辐射是远距离传热的主要方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能不依靠任何介质而把热量直接从一个系统传给另一系统。

Q33:集体外出进行训练、参加活动时,要视情安排一定力量留队备勤,外出人员要按战斗岗位分工位置乘坐消防车,随车携带个人防护装备,停靠在便于出动的位置,保证通信联络畅通,随时做好投入战斗准备。

Q34:消防人员在抵达火场前,可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流指示器和喷头的启动顺序判断着火点位置及火势蔓延方向,并借助喷水系统实现“堵截、分割、围歼”等战术,提高灭火效率。

Q35:警戒标志杆用于在火灾等害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也可与隔离警示带配合使用。

Q36:锥形事故标志柱用于现场的道路警戒、阻挡或分隔车流和引导交通。

Q37:使用绳索下降时,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

Q38:月球灯可用于需要大面积360°无死角照明或需要无影照明等特殊操作环境的照明设备。

Q39:当现场出现爆炸、倒塌等险情征兆,可能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应果断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并清点人数,待条件具备时再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Q40:新能源汽车如遇外界碰撞、自身系统故障、外部电弧或外来火源引燃等原因,引发电池高温而燃烧,甚至来不及泄压发生爆炸。

Q41:灭火救援时,严禁发现危险情形、事故隐患不报告,严禁发现本人及队友受伤或身体不适等情况不报告,严禁发现车辆器材装备故障损坏不报告,严禁发生作战训练事故后不报告。

Q42:高层铺设水带时,必须在地面设置分水器,便于泄压和转移阵地;使用水带挂钩、绳索、水带接口加固件等方式进行固定,水带下方严禁站人。

问卷网
九月份第一次作战训练安全暨业务理论考试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42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