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阅读训练打卡Day3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12
题目数
分享
:本题适用于非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五个问题(请注意答题时间,限时10分钟)。
: 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457万人,连续7年保持高增长趋势。激烈竞争之下,选择考研机构的学生越来越多,考研的“产业链条”愈发完备。满足了部分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其暴露出的一些乱象也让部分学生陷入低效竞争,甚至给高校招生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考研渐有“高考化”之势。报名人数“七连涨”,而研究生招生人数虽有增长但相对稳定,“史上最难考研年”的说法,最近几年“每年都适用”。考研越来越难,而“高考化”的考研意味着几乎就是“必走之路”,考研的“产业链条”是市场对需求的回应。这些年大火的“张雪峰考研讲座”,就是其中的横截面。产业化的考研必然带来“应试化”,与招收有研究潜力、有能力学生的研招初心,可谓南辕北辙。 考研“产业化”,必然采用“应试化”模式。大学生报考研机构,目的就是“考上”,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只能用“程式化”“套路化”应对。从本质上来说,考研辅导班和“高考工厂”没有啥区别。而更让人担忧的还是,随着考研压力传递,近年来报考研辅导班有“越来越早”的趋势。抱着“考啥学啥补啥”的心态,大二时期就花大把时间上考研辅导班,简直是大学学习生活的“虚度”。即便因此考上研又如何,这样的大学本科生活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年复一年的“史上最难考研年”,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双一流大学特别是著名高校,增加了“保研省比例”。此举希望自主招录招到符合本校要求的研究生,被认为是“对抗考研应试化的无奈之举”。这两年媒体渲染“初试分数越来越高”,其中有多少是考研辅导班的“应试秘笈”助推?还有,据招录单位导师反映,考研初试分数的暴涨,“并未带来学生素质特别是创新动手能力的提升”。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带来的“考研高考化”,是客观事实,但不能因“考研产业化”造成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滑坡,如何破解考研“应试化”,是教育治理面临的现实难题。
Q1:文中为什么说“产业化的考研必然带来应试化”?
Q2:以下可以替换第二段中“南辕北辙”一词的是:
Q3:作者认为考研“产业化”直接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Q4:多所著名高校增加“考研省比例”的目的是:
Q5: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了针对性地提高您的汉语阅读能力,此次打卡训练统计以下信息,请认真填写。
Q6:您的性别
Q7:您目前的学历
Q8:您学习汉语的时长
Q9:您的民族
联系我们
问卷网公众号
师生服务